English

威尼斯与面具

1998-07-23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那回在威尼斯,正下着微雨;冬天的寒意,尽在雨中。导游小姐分发了伞,五颜六色的,一排走过小桥,上面是水,下面也是水。威尼斯留给我的印象,全部变成漂浮的。

浪漫的“敢多拉”泊在水边人家的墙脚下,蚱蜢空舟,淋着观光淡季的轻愁;歌声不闻,只剩下一点点颜色———意大利国旗的颜色。细雨湿流光,雨中的色彩,哪靠得住?在威尼斯,铅华是洗不尽的,它们早已溶入水里。水面漂浮着破碎的风华。

在那些半圆形石砌的拱桥两侧,一家又一家的商店里,除了皮货与玻璃品用以招徕观光客外,几乎每家还出售面具———纸做的、皮制的、石膏打模的;胸针、盒子、墙上装饰品等等,不一而足。

满挂着面具的墙,叫人想起墓地坟场,却又带点儿戏剧性的喜气与嘲讽意味。

我忍不住问:“为什么你们这儿的面具变成观光礼品呢?是因为歌剧的影响吗?”答曰:“古时候我们这里的议会开会时,议员们都是戴面具出席的。”

我又问:“为什么呢?难道要告密整人又怕事后被暗杀,只好发明面具来躲,还是纯为爱好艺术?”

他们的笑而不答,弄得我越发为面具着迷。

意大利人爱歌剧,爱面具,以致于把现实人生给断送了也说不定。你看,街上那些时时想向观光客们下手的巧取豪夺的小偷扒手,不正戴着面具“上班”吗?

我终于还是买了一个面具盒子。盒盖是张面具,很美的女脸,眼睛是两个长圆形的空洞,好像没有灵魂,打开来是干净的白……可惜,它并不意味着不会受伤,一失手,面具也是会碎的。

那趟旅行,使我对意大利人另眼相看,他们的灵魂像面具上的两个眼洞,用古典来填补?用打碎来重塑?他们舍不得的面具,变成他们的累赘。以文化美容而言,中国是比他们幸运的,因为中国人宁取刺青,唾弃面具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